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最后一毫米 >> 第202章 操作记忆的人

第202章 操作记忆的人 1/2

张母揉揉惺忪地睡眼,睡梦中老太太似乎听到有什么东西沉重地摔倒在地面上。

“啪“又是一声沉闷地响声传来,几乎同时急促,尖锐地报警弥漫在隔离病房及外间的观察等候室中。

“滴,滴,滴,滴“

张母这才反应过来,墙角的扬声器才是声音的源头。老太太腾地一声从黑色靠椅上站起来,急着几步才到观察玻璃窗边,眼前的景象让她心脏加速,血液疾速上涌。

完全封闭的隔离病房中,张静怡不知怎么从电控自动病床上摔到在了白色地板上。苍白地几乎没有血色的手臂支撑起她已经变得枯瘦,羸弱地身躯。张静怡似乎想站起来,却如同不足六个月大的婴儿般不会,也无力掌控自己的身体和平衡。

“啊,哎,啊,啊”

等候室的扬声器中接着传出古怪子极地呵呵声,这声音也像极了呀呀学语地婴儿。

张静怡还在爬行,或者说仍然努力做出爬行地动作。十多根传感器线路从系带病号服敞开的缝隙里伸出来,像蛛丝似地纠缠着她的躯体。

“依依,依依”隔着玻璃观察窗,张母敲打着玻璃,她的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苍老的纹路缓缓流淌。

等候室的门被从侧面打开,几名医疗组的值班博士和专职护士冲到隔离病房内。工作人员是听到监控仪器报警,观察到监控视频后赶来病房现场的。几名护士抱起张静怡将她放回病床上。张母注意到张静怡的嘴巴仍在闭闭合合,但她已经听不到任何声响了。

过了一会儿,顾纯穿着工作服急匆匆地跑进来,他是工作时得到值班护士的通报赶来的。护士和顾纯已经认识很久了,她是出于同情才违规提供帮助的。

观察窗开始变得模糊,很像是冬天的玻璃因为温度不平衡而被雾气遮掩起来。这是有人启动了隔离模式,科技含量颇高地智慧玻璃已经处于不透明状态,扬声器也哑然沉寂,隔离病房中的景象从外间无法继续看到。

张母焦急地搓着手,不停地在等候室绕着圈子。她拿出手机,想拨打小维的电话,但又唯恐漏掉病房中可能传来的女儿动静,老太太颤抖着手,发出了含义模糊的短讯息。

这么时间以来,老太太已经把自己女儿的这个特殊朋友,或许还是特殊同事当作了家庭的一份子,当作了另一个“女儿”。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老太太觉察出有人轻轻扶助自己肩膀,转眼才看见是顾纯。

“怎,怎样,怎?”

老太太声音含糊而吞吐,这是过于紧张焦虑地表现。

“别急,伯母,别急,静怡醒过来了,她的大脑重新启动了。”顾春声音哽咽,扶在张母肩膀上的手不住轻微颤动。

“啊”张母感到一阵眩晕,顾纯赶紧搀扶她坐在椅子上。

稍微定了定神,顾纯柔声对张母说

“伯母,凌教授让你到他办公室一趟,教授要向你通报情况。”

张母此刻已经冷静下来,她微微点头,在顾纯和护士搀扶下缓缓向位于走廊通道尽头的医师办公室走去。

“我女儿怎么会这样?她,她”张母看着办公室显示器中播放出的图像,她茫然地看了看顾纯,又紧紧盯住凌教授鹅蛋似的大脑门。

应该说,作为一个多年浸染书斋的知识分子女性,张母是科学的,理性的,她对治疗后张静怡的前景做过很多次设想。女儿或许根本不会醒来,或许变得痴呆,或许不会走路。但眼前的景象之怪异,已经超出了她设想和承受的范围。

张静怡,或者说一号试验对象此刻的状况和表现,实在太诡异了。

“依依似乎很想说话,也很想站起来,那些,嗯,那些脊柱神经不能正常工作,是不是?“

张母注视着监控视频,她紧张地追问到。

“啊,不是,不是,脊柱的手术非常成功,主要受损的神经束已经完美链接,那些小芯片也工作得很好。嗯,所有的测试和跟踪数据都表明了这点。“

教授摇摇头,他的大脑袋显得异常滑稽。

“那,她刚才不是苏醒了吗?“张母的潜台词是既然已经苏醒,怎么会像视频上那样,动作申请堪称诡异。

“是的,简单说来,嗯,除了呼吸这样的简单神经动作,她现在已经不记得应该如何说话,或者控制自己的肌肉,让它们完成站起来,或者挪动身体之类的简单行为。“

“啊,记忆?这和记忆有什么关联?“张母神色茫然,不知教授的意思是什么。

“嗯,进一步说明试验进展之前,我必须作些简单的科普介绍。嗯,我不是个擅长说故事的人,所以,请允许我直接播放视频。”

凌教授说完,在笔记本上按了一下,然后将电脑转过来,直接面向张母。屏幕上以图形,动画,声音等形式在揭露人脑的奥秘。

在这个时代,甚至连小学生都能理解“人类依靠大脑进行学习和记忆”这一基本常识。但其实,直到16**年,英国牛津大学的托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才第一次明确指出是大脑而非心脏是思维的器官。随后的几个世纪,科学家们致力于将大脑各个区域的功能加以明确。比如在19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拉施里(Karl Lashley)提出,记忆的缺陷程度与脑损伤的具体部位无关,而只和损伤的大小有关,因此记忆不是储存在特定部位,而是弥散在大脑里的。他的观点流行了很多年,直到1957年,斯克维尔(Scoville)与米尔纳(Milner)才在关于著名的癫痫病人亨利莫莱森(Henry Molaison,即H.M.)的病例报告中提出新的观点:他们将长时程记忆定位到大脑的海马区,而不是拉施里所说的弥散分布。H.M.因为车祸后遗症造成的严重癫痫,不得不在27岁时接受手术,切除了大部分的海马组织。他术后出现非常严重且奇特的后遗症——尽管他具有完好的短期记忆,但却无法将这些短期记忆转化为固有的知识和行为模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后一毫米最新章节 - 最后一毫米全文阅读 - 最后一毫米txt下载 - 静静的延河的全部小说 - 最后一毫米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